南平市產權交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地址:南平市建陽區廣信街96號一樓(萬星廣場對面)
園林植樹造景,即運用喬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結合考慮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充分發揮植物本身的形體、線條、色彩等方面的靈感,來創造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相協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四大原則。
一、統一的原則:也稱變化與統一或多樣與統一的原則植物景觀設計時,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變化太多,整體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離破碎,失去美感。因此要掌握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運用重復的方法最能體現園林植物景觀的統一感。如街道綠帶中行道樹綠帶,用等距離配置同種。同齡喬木樹種,或在喬木下配置同種,同齡花灌木,這種精確的重復最具統一感。一座城市中樹種規劃時,分基調樹種、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基調樹種種類少,但數量大,形成該城市的基調及特色,起到統一作用;而一般樹種,則種類多,每種量少,五彩繽紛,起到變化的作用。
二、調和的原則:即協調和對比的原則。
園林綠化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置在一起才能產生協調感。相反地,用差異和變化可產生對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
當植物與建筑物配置時要注意體量、重量等比例的協調。一些小比例的庭園及小空間中的植物配置則要選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園藝變種。反之,龐大的立交橋附近的植物景觀宜采用大片色彩鮮艷的花灌木或花卉組成大色塊,方能與之在氣魄上相協調。色彩構圖中明暗,冷熱的對比色,它們并列時相互排斥,對比強烈,呈現跳躍新鮮的效果。公園的人口及主要景點常采用色彩對比進行強調。恰到好處地運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為之增色不少。利用園林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征,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在樹叢組合時,要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不宜將形態姿色差異很大的樹種組合在一起。運用水平與垂直對比法、體形大小對比法和色彩與明暗對比法三種方法。
三、均衡的原則:這是植物配置時的一種布局方法。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時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景觀就顯得穩定、順眼。如色彩濃重、體量龐大、數量繁多、枝葉茂密的植物種類,給人以重的感覺;相反,色彩素淡、體量小巧、數量簡少、質地細柔、枝葉疏朗的植物種類,則給人以輕盈的感覺;根據周圍環境,在配置時有規則式均衡(對稱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對稱式)。規則式均衡常用于規則式建筑及莊嚴的陵園或雄偉的皇家園林中。如門前兩旁配置對稱的兩株桂花;樓前配置等距離、左右對稱的南洋杉、龍爪槐等;陵墓前、主路兩側配置對稱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園、公園、植物園、風景區等較自然的環境中。一條蜿蜒曲折的園路兩旁,路右側若種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則鄰近的左側須植以數量較多,單株體量較小,成叢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韻律和節奏的原則:園林植物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最容易體現出韻律感,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產生節奏韻律,避免布局呆板。
五、層次和背景
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園林植物進行多層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園林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宜高于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加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